踐行“中國建造”,“鳳凰展翼”從藍圖變現實
更新時間: 2019-11-15 09:59:00 點擊次數:3284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以下簡稱“新機場”)為代表的超級工程相繼落地。中國建筑業企業以新技術、新裝備打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領先工程,中國制造、中國創造、中國建造、中國智造共同發力,正繼續改變著中國的面貌,吸引越來越多的全球目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以下簡稱“新機場”)為代表的超級工程相繼落地。中國建筑業企業以新技術、新裝備打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領先工程,中國制造、中國創造、中國建造、中國智造共同發力,正繼續改變著中國的面貌,吸引越來越多的全球目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以下簡稱“新機場”)為代表的超級工程相繼落地。中國建筑業企業以新技術、新裝備打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領先工程,中國制造、中國創造、中國建造、中國智造共同發力,正繼續改變著中國的面貌,吸引越來越多的全球目光。
6月30日,新機場各建設主體負責的主要工程項目如期竣工,完工項目一次驗收合格率均達100%,目前新機場工作重心已從工程建設轉入運營準備階段,9月30日通航。從2014年12月飛行區工程破土動工,到2015年9月航站樓核心區工程全面開工,再到如今主體工程完成竣工驗收,數萬名機場建設者日夜兼程,將這座超級工程如期展現在世界面前。定位為“大型國際樞紐機場”的新機場位于北京市大興區榆垡鎮、禮賢鎮和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之間,占地4.1萬畝,面積相當于63個天安門廣場。從空中俯瞰,機場猶如一只金色鳳凰即將展翅高飛,因此被稱為“鳳凰展翅”。對于這座舉世矚目工程的建設,黨和國家領導人寄托了殷切期盼。2017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新機場主航站樓建設工地時強調,新機場是首都的重大標志性工程,是國家發展一個新的動力源,必須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樣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潔工程。每個項目、每個工程都要實行最嚴格的施工管理,確保高標準、高質量。
技術創新助力“鳳凰展翼”
高精尖是評價一個產品是否處于時代最前沿的標準,科技創新則是助力一個工程偉大與否的基石。全球首座高鐵地下穿行的機場航站樓、全球首座雙層出發雙層到達的航站樓、世界最大單體航站樓……新機場在技術的助力下連續創造了多個“世界之最”。2016年,還在建設中的新機場就被英國《衛報》評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首。在規劃設計方面,新機場充分借鑒了國內外先進經驗,在航站樓設計、跑道構型、功能流程、綜合交通、綠色環保等方面開創了多項民航機場建設先河。例如,首次實行交叉跑道運營,采用“三縱一橫”的全向構型,高效疏導機場的離港航班;首次使用激光氣象雷達和相控陣氣象雷達,有效加強對風切變的監測和預警,大大提高對雷雨等惡劣天氣的預警能力;首次實現開航即具備儀表著陸(也稱“盲降”)三類B運行標準,即飛機降落過程中,能見度不低于50米就可以著陸,居于世界先進水平……
2011年,新機場啟動了航站樓建筑方案招標,根據飛機停靠、工藝流程等功能需要,最終確定主航站樓采用五指廊構型,即5座指廊以主航站樓為中心向四周散射,配合上下雙層平臺,使得旅客從航站樓大廳沿指廊前往登機口,步行距離不超過600米,所需時間不超過8分鐘,大大縮短了旅客登機時間。

“經過反復論證,我們最終采用了創新工藝——木工字梁定型模板,讓凈高11.55米,厚2米,跨度分別為11米、12米和15米的3條下穿隧道混凝土整體澆筑‘一次成活’,不僅降低了工程成本,還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白恒宏介紹說。
作為一項超級工程,新機場的結構體量巨大。在鋼結構施工中,中南指廊A區的提升面積約10500平方米,總重量約1000噸的鋼結構需要提升11米。針對這個情況,北京建工施工團隊采用了自主研發、曾獲北京市科技進步獎的“大型復雜鋼結構整體提升安裝技術”,在樓板上原位拼裝,并用計算機控制液壓進行同步提升,最終僅用2小時就提升到位,同時精度控制在1毫米以內。

工匠精神締造品質“新國門”
為給旅客提供更舒適的候機環境,新機場還在航站樓5座指廊的端頭分別設置了絲園、茶園、瓷園、田園和中國園5座“空中花園”。其中,中國園的每根木頭不論長短,都經過了“一麻五灰”的處理,“一麻五灰”的13道工序道道離不開工匠們數十年的磨礪與經驗的積累。比如第一道工序“斬砍見木”,工匠們要用小斧子對木頭進行砍鑿,每次要以45度角砍下,同時要保證深度2毫米、長度2厘米、每個鑿痕間距2厘米,每一斧都在考驗著施工匠人的眼力、臂力和耐力。另外,為呈現出原汁原味的古建筑風韻,中國園對彩畫的要求也非常高,全部采用中國傳統的樣式和工藝。為了能讓彩畫保留10年以上,每種染料至少需要刷3遍,每遍之間還要自然風干3~5天,精致就在這一點一滴中漸次鋪陳開來。
一批又一批前來參觀新機場航站樓的人們紛紛為其白色流線型現代風格與傳統中華元素相結合的設計點贊。在室內裝飾裝修環節,較大的挑戰來自于航站樓不規則曲面結構的屋面給吊頂鋪裝帶來的困難。為保證每塊材料能夠“嚴絲合縫”,施工團隊利用三維激光掃描儀對屋面鋼網架進行測量,建立數據信息模型,然后用軟件對每塊吊頂鋁板的曲率、弧度、形狀進行反復調整,提取出面板實際數據后再進行編號加工。于是在一次次專業、嚴肅、耐心的測繪下,5座指廊共9萬平方米的鋁板吊頂安裝誤差均不超過1毫米。

“將來旅客候機時是否舒適與施工過程緊密相關。”為保證工程不留遺憾,施工團隊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將問題盡量消滅在施工前。同時,白恒宏要求只要有人施工,管理人員就必須到場監督,并堅持每天巡查,隨時發現并處理各專業工序交叉、新技術應用等問題。正是這種嚴防死守的精神,保證了工程質量一次驗收合格率達到100%。
值得一提的是,為實現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精品工程、樣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潔工程”的目標,參與建設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以及鋼筋供應商、預拌混凝土攪拌站、預制構件生產企業等都要實行建設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并簽訂相關承諾書。同時,針對施工環節,還有很多極為細致、嚴格的要求。
牢記初心使命,砥礪奮斗實干,在廣大建設者的汗水澆灌下,“鳳凰展翼”如今已從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正因為有北京建工、中國建筑一批勇于擔當的企業的參與,才有了品質‘新國門’,在他們身上充分體現了責任和匠心,也展現了新時代廣大建設者們的卓越風采。”業內專家表示。